医术精湛:
手到之处,不管是因为水肿,还是管道堵塞或淋巴结节引发的疼痛,她了如指掌。
大家对淋巴一定不陌生,它们在人体内是一套相对独立的循环系统,具有维持组织液、免疫防御、脂质代谢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简单来说,人体一旦患病,比如说感冒,喉结处会发生肿胀,这其实就是淋巴系统防御入侵病菌的表现。然而,淋巴系统自己也会生病,尤其是在实施了肿瘤切除并淋巴结清扫后的患者身体上,淋巴管系统受损,导致部分组织液回流受阻,从而滞留在组织内就会形成水肿,这被称为淋巴水肿。这就不是大家熟悉的疾病了,却是一类对人体伤害极大的疾病。“当集聚的淋巴液达到一定比例后就会损伤肢体,临床表现以肢体内侧的水肿为主,肢体水肿一旦发生,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生肢体增粗,皮肤纤维化,皮肤迅速变得坚硬、粗糙等。”刘凤介绍说。淋巴水肿是高致残类疾病,如果早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贻误最佳治疗时间,就会导致肢体或器官畸形,晚期可致残,严重者更会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
作为血管外科的一名护理专家,2017年前的刘凤同样也不熟悉淋巴水肿。2016年底,当她乳腺癌手术后的老师帮忙借绷带时,看到因为淋巴水肿已经严重变大变粗糙的右手时,她惊呆了:“老师告诉我去广州治疗根本等不到床位,要到外面租房子住,交通不便,又找不到房子。而生活中,像她这样的患者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因为得不到有效治疗遭受着身心的双重折磨。”刘凤当即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该病的治疗方法学到手,让更多像老师一样的患者不再疲于奔命。说到做到,2017年1月,她获悉省肿瘤医院开展了相关治疗项目后立即联系上进修学习。也正是通过学习,刘凤了解到治疗该病有两种方式,手术和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CDT),两相比较,手术结果不仅差强人意,患者也备受折磨,而CDT则在遵循淋巴系统解剖和生理通路的基础上实施按摩治疗,通过促进淋巴液和组织间液回流到正常区域,从而消除或减轻水肿,整个治疗过程无创、安全、舒适。她将学习重点聚焦已经成为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疗效最肯定的治疗方法——CDT。
“按摩完全要靠自己的手法和力度去掌控,我一步步摸索着往前走。”3个月后,她回到血管外科开始收治病人。为了练好自己的技术,她放弃了自己的所有休息时间,一心扑在科室,经常是早上8点来了之后,连续工作到晚上8点才下班。就算是回到家,她也是把自己关进书房,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总结。进修学习的老师告诉她只要把结节按摩下去即可,通过临床实践,她发现,结节按摩下去之后就停止治疗很容易导致复发,为此,她不断调整自己的治疗方案,每次都要将患者全身的淋巴系统都按摩个遍,结节好不容易按下去了,她也继续,她立志要将患者恢复如初,并不复发。
“我是来自福建的淋巴水肿患者,五年前因妇科肿瘤治疗后出现下肢淋巴水肿,随着水肿加重,双腿比例失调,一直未找到治疗医院,心理很悲观。”这是9月19日粘贴在市一医院中心医院院区宣传橱窗内的一封大红的感谢信。写信者姓余,是一名淋巴水肿患者,也是一名医务工作人员,她深知自己疾患的是一种疑难杂症,为了治好比例严重失调的双腿,她到处寻找。今年8月,她从网络上得知我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开设了淋巴水肿治疗科,且评价很高后,马上动身找到了刘凤。“在刘凤治疗师的治疗中,我感触颇深,油然而生敬意,她双手在我身上一寸寸的按压,手到之处将我身体的深浅各部位甚至骨缝建的水肿硬结都摸索到,针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手法和力度,一一按揉推开疏通,在我身体的剧痛中,我感受到了手指的力度,手法的娴熟,随着治疗的推进,我可喜地看到身上增生的硬块在软化变小。”
与她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68岁的曾大妈,今年6月,也是因为妇科肿瘤治疗后出现淋巴水肿,双腿比例失调且疼痛难忍。先后看过多家医院,医生回答都说没办法治疗。可是,眼看着腿越来越肿,曾大妈心里非常焦急,西医不行就换中医试试,可是配了中药煎水泡脚几天后,腿肿不但没消,脚背还明显肿大起来,她非常恐慌。发病前的她是一位性格爽朗爱唱歌,爱跳舞,热爱生活的退休老师。因为该病,她深感自己的生活一天天被吞噬,拖着一大一小的两条腿心情沉重,不愿出门,封闭自己,内心感到很绝望。几经波折,8月,她在朋友的引荐下找到了刘凤医生。“她太厉害了,手到之处,不管是因为水肿,还是管道堵塞或淋巴结节引发的疼痛,她了如指掌。她用手法推按配合绷带绷腿,两腿及脚背多处硬结很快就推散了疏通了,我的腿不仅消肿了,还恢复了弹性,两腿对称了。我发自内心的快乐起来,看到了希望,找回了信心。”仅仅是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曾大妈就看到了身体的变化,对刘凤医师的专业医术由衷感慨。
一心扑在治疗事业中的刘凤治疗技术突飞猛进,2018年9月,就等通过考试,拿到了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资格证书。2019年6月,作为我市唯一一名代表,刘凤参加了湖南省首届最佳临床护理实践案例竞赛,最终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科室设立短短两年,刘凤已经收治了314例患者,有些甚至是患病30多年,双腿比例差距达到3倍的老病友,均通过她的手无一复发。
医德高尚:
谈及患者,她眼里饱含泪水,只要能够治好患者,她怎么样都可以!
52岁的唐明秀三年前接受了宫颈癌手术治疗并盆腔淋巴清扫后,她的腿开始肿胀。跑了大半个中国后,接诊的医生要么告诉她这是宫颈癌术后的“正常”反应;要么告诉她现在没办法治疗,只有回家疗养。几年下来,她的腿不但没好转,反而越来越差,现在已没办法正常走路,原来的衣服也不能穿了,腿越肿越大,已经买不到裤子穿了,两只脚走路就像有千斤重,而且经常会绊倒或摔倒;同时,两只脚一年四季总是冰凉冰凉的,冬天盖两床被子都不暖和。最近又出现了尿频尿急、尿失禁、双肾积水,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由于治病已经债台高筑的她感觉治疗无望,甚至都买好农药准备自杀了。然而,一想到可爱的孙儿、孝顺的儿子,唐明秀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她在市一医院妇科主任的推荐下找到了刘凤。
她告诉刘凤,她原本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家就住在镇里,由于她好客,家里总是人来人往的,可是现在因为她脚肿,镇里的人就像看怪物一样看她,有的甚至开始躲避她。因为尿失禁要么长期垫纸尿裤,要么挂引流袋,让她觉得很自卑,不敢串门,还把妇联主任的职务也辞掉了。丈夫为了陪她治病,也无法工作赚钱,还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屋漏偏遭连夜雨,她的孙子因为脑瘫,前后花了50多万,家里负债累累。目睹着唐明秀严重失调的身体,听说了唐明秀的悲惨遭遇后,刘凤心里特别难受。她知道,唐明秀的心理已经达到了承受极限,不能再遭受任何一点打击了。按常规,淋巴水肿按压是分次分批进行,可是,这样一来,不是唐明秀那千疮百孔的家庭能够承受得起的!怎么办?为了能够快速治好患者,刘凤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一天时间把她的淋巴水肿硬结变软,然后再彻底地消除淋巴水肿。这个决定其实有点天方夜谭,莫说一天,就是十天半月把淋巴水肿变软也可能做不到,要达到效果,她需要付出超人的毅力和耐心。平日里按摩一个指头连续几分钟,她的手就会酸胀无力,现在要把唐明秀身上的淋巴水肿变软,意味着刘凤要把唐明秀身上的所有淋巴水肿一寸一寸地进行按摩,她的手要经受怎样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但刘凤就是这样,只要能够治好病人,她怎么样都没有关系!那天早上从8点开始,刘凤就开始了这场艰难卓绝的按摩,就这样中途不停歇地整整做了6个小时,下午2点,硬是把她身上的水肿一个个疏通,把那“石头”一个个变软。一做完,顾不上吃中饭,刘凤又急忙带着唐明秀做检查,看到唐明秀的尿量色开始正常后,她告诉唐明秀,再观察一个晚上,如果有尿意,小便量正常,明天就可以把尿管拔了。当唐明秀看到自己原本重如千斤的双腿,做完以后,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腰部胀痛也减轻了许多,又说明天可以拔尿管了,激动地立刻给她儿子打电话:“这回找对医生了!”说着说着,声音哽咽……一个星期后,B超显示唐明秀的肾积水情况逐步好转。可是还没来得及享受喜悦,唐明秀感冒了。B超显示病情再次恶化。专科医生会诊后说,缓解病情只能再次手术治疗,且每年都要到医院手术治疗一次。眼看着再次跌入深渊的唐明秀,刘凤仔细研究了病情后,判断病情恶化的根源在感冒,这一次,她决定为了唐明秀再冒一次险:免费为唐明秀治疗,定期观察疗效,如果有效果就继续治疗,没效果再回家。听到此话的唐明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年代还有这样的医生!最终,再继续坚持做了10天后,唐明秀的肾积水彻底消失,膀胱的残余尿量降到54ml(膀胱的残余尿量低于60ml为正常)!看到这个结果的刘凤比唐明秀还兴奋,她激动地告诉唐明秀:我们成功了,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满意的回报!刘凤高尚的医德犹如久违的阳光般照进了唐明秀的心田!
这就是刘凤,为了让患者康复,她宁愿牺牲自己,无论是时间还是收入。“她总是要把患者身体所有的结节都按压推揉,一个患者的治疗时间往往比较长,有时候遇上下班时间,她根本无暇顾及。我们不好意思说耽误了她的午饭时间,她总是笑笑说没关系。”曾大妈告诉记者。“按摩需要脱光衣服,由于我们的身体体质差,她怕我们受凉感冒,总是把治疗室的空调温度设定为适宜我们的温度,而她穿着白大褂,每每用力按压操作下来,汗湿全身。”刘凤的付出,患者深深记在心里。“没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强烈的职业职责感根本做不到这点。”
患了该病的患者因为常年奔波治病往往经济状况不好,刘凤都是能省就帮患者省了,实在省不下来,她就主动加长治疗时间,尽量缩短患者的治疗疗程。逢年过节,为了不让外地的患者感到孤独,她主动掏钱陪患者一起过节;为了帮助外地患者节省住院费用,她甚至领着患者住进自己家里……她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一心为患者的好医生。
后记:采访中,谈及患者,刘凤总是饱含着泪水,因为不熟悉淋巴水肿,很多患者遭受着不明就里的歧视,花费了巨额资金,四处奔波却依旧得不到有效治疗。她不计得失、拼了命地为治疗患者而努力着,去年5月正式成立的小小治疗室也在她的艰辛付出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不仅规模由原来的换药室,一张床发展到拥有独立的治疗室,两张床,影响力也开始彰显,她的精湛医术经病友们的口碑相传,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就医群体。广州、福建等外地患者逐步增多,一天的就诊量更是高峰期达到12人次。但是,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现在的刘凤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学科早日实现正规化发展,让更多的同行熟悉该病,绝望的患者少走弯路,对症治疗。(唐丽、吴蕾)
编辑:王卉
审核: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