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庞某家小区口,还未下车,庞某就一眼认出,用力挥手:“你们是PET-CT中心的吗?你是小伍?”说完,步伐矫健地上前迎接,一口气爬上5楼。在家中,庞某赶紧拿出两次PET-CT检查报告,竖着大拇指说:“好啊,这个好啊,感谢你们,我现在恢复的很好。”工作人员详细地询问其最近身体状况、复查情况,并耐心地讲解PET-CT在淋巴瘤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其康复期的饮食、生活习惯。
临走时,庞某感叹生命的重生,感谢住院期间所有医务人员的悉心照顾,同时感谢PET-CT中心的挂念及探望,正因为有如此先进检查仪器及高超的医术,现在的他就是一位健康的人。
郴州市PET-CT诊疗中心将以深入优质服务为基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为目标,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受检者资料:
庞某,59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三月余,发现右颈部肿块6*6CM半月入院。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胃底新生物(CA?)胃镜活检(2018.05.11我院)(胃底)非霍奇金淋巴瘤,考虑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生发中心来源。
第一次PET-CT(化疗治疗前)2018年5月15日
1.胃底、胃体胃壁、小肠多段肠壁弥漫性增厚,代谢活跃;右肾上腺结节,代谢活跃;右颈部及胃小弯旁淋巴结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活跃。2.甲状腺右叶结节,代谢活跃。
第二次PET-CT(化疗六个疗程后)2018年9月19日
1.胃底、胃体胃壁增厚、小肠多段肠壁增厚、右肾上腺结节、右颈部及胃小弯旁多发肿大淋巴结、甲状腺右叶结节,现均消退;
2.全身PET-CT显像所示其余部位未见明显局灶性异常高代谢灶;
18F-FDG PET-CT利用正电子核素18F标记葡萄糖代谢产物或类似物,在不影响正常机体代谢的情况下,引人体内参与细胞代谢过程,从分子水平上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淋巴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活性差异。PET-CT将PET和CT融合为一体,弥补了CT的不足,在大部分淋巴瘤疗效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显示病灶有无活性,在评价治疗反应上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显像的结果对大部分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用18F-FDG PET-CT进行疗效评价,可早期、全面、客观地反映全身各部位淋巴结及脏器受累情况,实时调节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治疗及预见性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治疗。(伍婵璐)
编辑:王卉
审核: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