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均: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催眠治疗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心理咨询师,湖南省医院协会职工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心身医学与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郴州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郴州市心理卫生协会会长。长期耕耘在精神心理卫生临床一线,对各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30岁的王先生出现不明原因的强烈腹痛,难以忍受的疼痛让他无法正常工作,到多家医院就诊,反复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ct、腹部b超、胃肠镜等检查均未发现问题,疼痛最严重时曾进行剖腹探查术也未见明显异常。
58岁的赵女士,在夏天去哪里都非要穿上3件毛衣、1件羽绒背心、1件薄羽绒外套,一进空调房,还是感觉冷得全身发抖,有时甚至需要用热水袋热敷。就算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皮肤被烫伤了,她仍然觉得全身冰冷。冬天就更难熬了。赵女士为此跑了多家医院,检查也做了不少,却都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还有46岁的邓先生,在半年前突然出现烦躁、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但从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心电图、心脏彩超、ct、造影等各种检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身体有什么问题。
…………
这些人,正是罗均每天要面对的患者。“人的心、身是一体的,70%以上的躯体疾病在起病、发展、转归等过程中,或直接,或间接的都与心理因素有关。”罗均说,“但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临床各专科医生也未能很快识别出来,患者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身心俱疲。”2007年,罗均被调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学心理学专业的他思考着如何将自己的专业与社会需求整合起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彼时的市一医院只有一个心理门诊,医生只有罗均一人。
那时候的罗均,白天看门诊,晚上去会诊,偌大的市一医院,分院林立,科室众多,收治的疑难杂症患者也很多。他发现,很多疑难杂症的症状涉及心血管、消化、呼吸、神经等全身多个系统,常见的症状有胸痛、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呼吸困难、腹痛、骨盆痛等。但是,询问患者,这些症状往往又是非特异性、模糊多变的,很难具体化,缺乏肯定的病理生理基础。“这些就是心身疾病患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病在身,根在心’。”罗均说。
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对于心身疾病患者而言,此话尤其重要。
成为一个好的“聆听者”,这是罗均对自己的要求,耐住性子,仔细聆听,疏导患者脆弱的心灵,从躯体和心理上减少患者及亲属的痛苦;
成为一个好的“钻研者”,这同样是罗均对自己的要求,搞清楚症状,学会抽丝剥茧,透过表象认识到疾病的本质,从而帮助患者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对症状深入挖掘、对检查结果仔细分析,内在服务能力、专业干预能力不断提升的罗均,顺利找到了引发王先生、赵女士、邓先生病症的心理因素,经过系统治疗后,三人的病症逐渐缓解,恢复正常生活。
多年来,他以一己之力创立了心身医学科,更是将曾经的心理门诊扩展为包括失眠、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内的三个专病门诊。如今,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9人,含有临床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专科护理师,科室功能分区科学合理,不仅设立了拥有30张床位的现代化、舒适的住院病区,还设立了1间团体心理治疗室、3间个人心理咨询室,配备了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磁场刺激仪、行为矫正厌恶刺激仪、心理沙盘等先进设备,能够为患有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轻型(早期)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酒精戒断综合征、强迫症、失眠症等疾病的患者,在遵循“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型医学模式的基础上,以个体化治疗为原则,采用心身结合的治疗方式,实行“心理—药物—物理—康复—预防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模式,尤其擅长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催眠治疗、理性情绪疗法、正念疗法、团体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和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从而消除每位患者的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心理学病因和生物学症状。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揭示,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已高达9500万,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到了30.28%,超过2800万人。这意味着在我们身边每13个人中便有一人正在遭受抑郁症的困扰,而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令人担忧。
罗均非常清楚,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力量非常有限。
能不能构建一个平台或者通道,把同行集聚在一起,相互学习监督,共同成长进步,从而提高整个地区的心理卫生服务能力。
2018年,得到卫生主管部门的认可后,罗均牵头成立了郴州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和郴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市一医院心身医学科则成为了这两家专业组织的主委单位和会长单位。开年会、办沙龙,罗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每年都将领域内的国内专家聘请来郴州,举办高规格的学习班,引进并推广精神心理规范化诊疗技术,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新技术。
2023年,我市首届系统式家庭治疗培训班在市一医院心身医学科成功举办。面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困扰、“拒学+拒治疗”的双拒青少年,如何妥善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来自同济大学的医学博士们为我市心身医学领域的学员们传授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大家都说获益匪浅。现在,我正着手举办一期现代催眠的规范化培训班,这也是大众关注度很高的治疗方式。”罗均说。一点一滴的努力,只为了让行业更规范、更专业。
倾听、共情、接纳、矫正认知……在罗均的描述里,心身医学科医生的工作平淡如水,既没有惊心动魄的手术故事,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治疗情节。“每一位患者都有自己的故事,或悲伤或痛苦或煎熬。作为一名医生,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探析背后的原因,但又不能过度共情,必须时刻保持思路清晰,站在专业的角度作出精确的诊断。”他只是在他2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用耐心、爱心和人文关怀一点点走进患者的内心,抚慰着那些隐秘的伤疤。(郴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