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我院这项探索实践全国分享!

来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3-06-27

6月16—18日,由国家卫健委、中国医院协会指导,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23中国医院医联体大会在上海举行。针对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大会进行了政策解读和学术研讨,旨在通过不断提高的医联体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以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


大会主论坛上,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冬竹受邀以“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为题,分享了医院以一院多区建设强自身,利用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四大领域建设强基层,从而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下沉,构建起了以“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新体系的探索实践。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家顶尖医院的400多位管理者、医院专家的高度赞赏和一致肯定。

建设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是如何以医联体之“通”解基层群众就医之“痛”?


强自身

郴州是一座拥有470余人口万的湘南山城,90年代其医疗卫生资源处于湖南省倒数行列,面临着医疗资源总量相对充足,但医疗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体系碎片化等突出问题。同时存在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基层能力弱,医疗卫生服务不连续、设置重复、资源浪费等共性问题。因其地处于京广铁路线上,交通便利,郴州的大病患者、重病患者、疑难病患者的外出转诊情况非常普遍,转诊率一度高达30%。

“发达的经济,便捷的佳通,老百姓对医疗需求的期望值进一步增高。” 市一医院党委书记雷冬竹直言,这也是直接导致患者外流严重的重要原因。

改变发生于2001年。那一年,市一医作为郴州市唯一的三甲医院开始实行“一院多区”探索。在对各医疗区功能定位进行科学布局后,市一医院确定了同质化管理、错位发展的原则,构建涵盖从生命孕育期到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和临终关怀期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战略。


“‘一院多区’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节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确保医院集团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提升整体医疗实力。”市一医院党委书记雷冬竹介绍说,要为百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首先就要练好内功,让自身强大。

历经22年,今天的市一医院通过实行“一二三”管理原则,即:“一个班子”,以医院党委班子为核心;“二项原则”,坚持以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原则;“三个共享”,坚持市场资源、人财物资源、管理资源共享,已正式形成中心医院、南院、北院、西院、东院和康养中心六院区协同发展的“一体四轮一中心”战略格局。

其中,中心医院为主体医院,定位为综合型医院,是区域疑难危重症救治、人才、技术、培训、设备中心。专科齐全、实力雄厚,承担发动机的作用,引领四个分院区发展。其他分院区定位为“大专科、小综合”的专科医院,南院为五官专科医院;北院为儿童专科医院,挂牌郴州市儿童医院;东院是肿瘤专科医院,挂牌郴州市肿瘤医院、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医院;西院是康复医院。郴州市康养中心为老人提供医疗照护、康复养老、健康管理和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市一医院门诊人次由155万增加至257万,增长40%;出院人次由6.6万增加至14.3万,增长54%;住院手术台次由2.6万台次增加至4.7万台次,增长45%。综合实力在全省三级医院中排在前列,在2018年度全国1289家三级综合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139位。医院集团品牌效应逐渐形成,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


强基层

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受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进入瓶颈期。

破局利刃指向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这是一个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为原则,按照网格化,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级别,然后组建而成的联合体。联合体主要是利用三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联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市一医院雷冬竹说,“作为三甲医院,我院义不容辞要扛起医联体建设的大旗。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那我们就摸着石头过河,自己走出一条路子。”

不同于其他医院打造的医联体,市一医院的医联体建设从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医联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四种模式上下功夫,逐步把工作做实做细。

城市医疗集团——在城市内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


2021年6月25日,市一医院联合白鹿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民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拉开了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试点工作。

两年来,市一医院成立慢病管理专项工作小组,帮助社区建立慢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中医康复、肿瘤筛查等)治疗规范门诊;安排卒中中心、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安排副高以上职称医生定期到社区坐诊与培训指导;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做好社区用药指导及培训;建立“区域内社区检验检查、上级质量控制、结果互认”共享管理模式,实现常规检验检查资源共享;定期组织影像专家下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阅片能力;做好远程心电服务,实现医院远程心电监测平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互通,为社区居民提供远程心电诊断、监测服务。


紧密型医联体——通过托管和帮扶县级医院,帮助其建立“上联三甲,下联乡村”的县域医共体,促进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2009年,2020年,2022年,市一医院分别与临武县人民医院、桂东县人民医院、汝城县人民医院开始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具体来说,市一医牵头对托管的县医院给予管理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实现了“四流动”即:人员流动、技术流动、信息流动、药品流动,带动了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2019年为医院帮扶临武县人民医院最后一年,2019年上半年,临武县人民医院门急诊接诊病人136697人次,出院病人16249人次,手术2857台次,三类手术220台次,四类手术41台次,各项指标在县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新增临床路径病种36个,临床病种达到100个,增幅56.25%;较同期增幅405.04%,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占出院病例百分比为32.64%。

2020年4月,医院与桂东县人民医院正式结成紧密型医联体。总结十年帮扶临武县人民医院经验,从管理提升、专家指导、同质培训、技术下沉、学科做强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帮扶。帮扶期间桂东县人民医院各项数据符合分级诊疗要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2023年5月为深化合作,两院再次签订了三年合作协议。

2022年,医院与汝城县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于其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文明瑶族乡中心卫生院等乡镇卫生院建立了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机制,为县域人民群众就医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不仅有力推动了当地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跨区域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医院24个专科先后与郴州市、永州市部分县级医院共计35家医院对应科室签订了专科联盟协议,并以指导查房、现场手术、学术讲座、技术指导等形式进行帮扶。其中,罕见病诊断联盟为湖南片区联盟,儿科联盟、产前筛查联盟、脑卒中专科联盟、康复医学联盟、航空联盟都取得了较大的反响和成绩。年均指导查房600人次,技术帮扶500余项,讲课190场,会诊100例,手术120台次,上转病人逐年下降,下转人次逐年升高。

2012年以来,医院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探索建立专科联盟,创新医联体建设,初步搭建起分级诊疗体系,让更多患者就近就医、有序就医。通过定期派驻专家团队,帮助完善医疗、质控、门诊等管理制度,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指导查房、疑难病会诊等,实现专家、管理“双下沉”,变输血为造血,有效加强托管医院专业学科建设,带动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双提升”,填补了当地特色专业空白,并辐射周边地区,将更多患者留在当地。

远程医疗协作网——通过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2020年6月12日,由电信5g网络技术支持的急救车正式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投入使用,这是湖南首台5g版120救护车。该台5g版120急救车上配备互联网+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心电监护、远程会诊及指挥系统,利用互联网工具将院内心电诊断专家、影像诊断专家、临床医疗专家、急救指挥专家赋能于一个小小的120救护车厢内,让120救护车成为一所移动的综合急救医院。病人在120急救车内就能得到全院相关学科专家的“贴身服务”,第一时间得到最佳的院前处置。除此之外,医院还与临武县人民医院、新田县人民医院组建了航空联盟,“空中120”救援通道的开通,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可转运至市一医院救治。自2013年以来,医院与84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开展心电远程会诊、远程病理会诊。仅2020年就完成心电诊断服务约46万人次。

见成效

医联体建设得好不好,有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基层强不强。

让我们再回到文前郭奶奶看病的桂东县人民医院去看看。受益于县域医共体建设,今天的桂东县人民医院学科快速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了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科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成功建设起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解决“黄金半小时”救治圈问题。基本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老百姓不出县就能便捷的获得城市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有效的减轻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负担。

临武县人民医院在市一医院长达10年的帮扶下,床位数由180张增加到550张,门诊人次由96199人次增长到267303人次,增幅177.86%,出院人次由10408人次增长到30388人次,增幅191.96%。10年来,市一医院共派出1406名专家进行查房教学,指导临武县人民医院开展各项高难手术1269台,如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介入治疗、急性st段上抬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填补了县内医疗技术多项空白。技术的提升带动了县域内就医率,2019年较2009年县域内就医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达到了90%。

“以前做个化验,总是要在市一医院花费大半天时间。”白鹿洞街道居民李大姐告诉记者,“现在好了,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分分钟解决。”依托于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患者可在社区卫生服务进行标本采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标本运送至市一医院进行检验,由医院出具检验检查报告,检验报告互认,拓展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检验检查能力。便利还不仅仅在此,社区还通过延伸的信息系统,使用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区域检验管理系统、处方流转平台、全程健康服务平台、区域诊断报告平台等相关功能。社区医生可通过信息平台为患者开具检验、检查及药品。医院在线审方,各项检验、检查的质量控制实现同质化管理,既方便了老百姓就医,也保证了医疗品质。

从城市末梢到乡村田野,从简单化验到危急重症抢救,市一医院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帮扶慢慢从“输血”到“造血”,同质化管理更是实现了双向转诊的“一升一降”,即:下转提升,上转下降,基本做到“大病不出县,小病在社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

牢记殷殷嘱托,始终奋斗不止。

医联体不仅是医疗联合体,更是健康联合体。以居民健康为中心,成为医养护功能齐备、疾病全程管理、主动有序分级诊疗的健康联合体,以适应当前疾病谱变化、老龄化加速的新形势,从而减少医疗花费,提高健康效果,增强群众获得感。市一医院正锚定新的目标,奋力绘就医联体建设的崭新篇章。(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