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患病人群与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据统计,7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可高到10-20%,在我市,有这样一支医疗团队,他们在心血管介入领域,特别是在冠心病病变介入的治疗,技术成熟,成功救治了一大批心脏病患者,他们就是——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开科1个月内,收治住院患者100余名,完成冠脉介入手术54人次,床位使用率达到110%,组织健康讲座100余人次.......
“心”发展
2022年是医院“高质量发展年”,心内科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宗旨,在“一体四轮一中心”的战略框架下,利用全院的人才优势和地理条件,实现学科的同质化管理和差异化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在南医疗区设立新科室心血管南院病区。
据介绍,市一医院心血管病诊疗于上世纪60年代起步,1984年建科时床位仅为9张,医护人员5人。经过31年的发展,于2015年成立了心血管病医院,由专家门诊、专病门诊、心血管内科一区、二区、ccu病房和心导管室组成,开设6个病区。
2022年新春伊始,心内科在南院住院楼21楼设置病区,开设床位34张,由李名鹏副主任医师(在读博士)为负责人,病区以收治心血管疾病为主,对慢病进行科学管理,以满足城南区域市民的心血管疾病诊疗需求。
如今,心血管医院拥有7个病区,4间导管室,276张床;团队从仅有5人壮大到135人,其中医生36人。目前,市一医心血管内科已成为市内规模最大的心血管内科,是郴州市首批重点专科、市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心。
“心”难度
“创新是引领学科高发展的第一动力。”心血管南院病区负责人李名鹏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患病人群与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早年以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主,近年来,冠心病成为临床常见疾病。
近年来,市一医心血管内科诊疗手段不断求新求变。心血管内科南院病区开科一月来,就成功完成了冠脉手术54例,其中被称为“冠脉最后未被攻克堡垒”之称的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手术就有3例,心脏左主干血管分叉、钙化等复杂病变7例。
2月19日,一位76岁高龄的心梗患者因支架植入术后再次胸痛加重,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南院病区。因患者有糖尿病病史,且造影显示其冠脉多支、多处发生弥漫性狭窄病变,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辗转几家医院都未能进行手术治疗,只能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入院后检查显示:患者动脉血管已经堵塞80-95%。情况危急,患者随时可能猝死!李名鹏立即与王仲华讨论治疗方案,历经2小时商讨,拟定手术方案。高龄、基础病、血管弥漫性病变等一个个难题,让这场手术实施的异常艰辛。经过近一小时的努力,手术圆满完成。看着为自己的手术忙前忙后、辛勤付出的医护人员,患者在手术台上热泪盈眶。目前,该患者已康复出院。
还有一名59岁的严重心衰男性患者姜某,也在这里得到了有效治疗。来之前,患者在外院肾内科治疗近一周,效果不明显,面部及双下肢水肿严重,已经无法下床活动,且夜里睡觉时出现呼吸困难。姜某慕名找到李名鹏医生,于2月26日入住心血管内科南院病区。李名鹏给出了常规利尿、抗心衰的治疗方案,但是患者水肿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出现尿量逐渐减少,治疗出现瓶颈。李名鹏经过多方查找资料,终于找到引起患者水肿的情况,并立即跟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给出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方案,持续缓慢脱水4000ml后,继续给与利尿、抗心衰治疗,患者胸闷、呼吸困难显著改善,水肿明显消退,夜里可以平卧入睡,尿量增多,肾功能逐步恢复。
“心”交流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3月4日,南院心血管内科邀湘雅二医院彭道泉主任、胡敏主任,对“2021esc的心衰指南解读”(心衰),“血脂报表模式在血脂管理中的应用”(糖尿病)疾病治疗方案的讲座,内容专业丰富,参会人员积极互动,解答临床常见及疑难病例。
服务一直是南院心血管内科品牌特色。科室始终把为患者提供优质、温暖、舒适的医疗服务作为工作目标,不断以健康科普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获得感和认同感。3月8日,科室负责人李名鹏为在院的病患及家属专题讲解了“冠心病的防治”,开启了“心”时代慢病健康教育系列讲座的序幕。
心血管南院病区与心血管患者一路同行,为“心”护航,用“心”谋求高质量发展。(吴蕾 王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