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感觉恢复得怎么样?有事可以直接去办公室找我!”这是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廖湘平例行早晨查房时的一幕。他叮嘱的对象是来自郴州市汝城县的患者刘华(化名),当时正在腹膜透析操作室接受治疗。
在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时代号角。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百姓健康就是最强大的基石。健康扶贫,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廖湘平教授带领科室医务工作者,积极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在健康扶贫的道路上,栉风沐雨,努力前行……
腹膜透析让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肾自由“呼吸”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由于供体器官短缺,肾移植的可实施性极为受限,患者主要通过“透析”方式替代原有已衰竭的肾脏功能进行治疗。截至2020年,中国有终末期肾病患者超过300万,透析人数也已经超过80万。“透析”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其中,传统的“血液透析”方式需要患者在家属陪同下前往医院血透中心进行治疗,每周2-3次,造成许多交通不便及缺乏陪护的患者就医困难。以生活在湖南郴州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例:由于郴州境内山峦起伏,气候多变,许多患者不得不翻山越岭,经历数小时的奔波才能到达距离最近的血透室。各种恶劣的天气都可能导致治疗中断,病情恶化,令患者苦不堪言。
中国众多终末期肾病患者都面对这种基层医疗状况。令人欣慰的是,自从上世纪90年代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将“腹膜透析”疗法引入郴州后,患者已经有了另一种选择。“腹膜透析”可以由患者“居家自主操作”,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净化血液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疗效与生存率和血透相当。
李军,一辈子生活在罗霄山脉下的桂东县普乐镇,一直是家里的主劳力。每天勤劳的工作,强壮的体魄是他的骄傲,从来没有担心过健康问题。然而,六年前的那天,李军怎么也想不明白,只是因为全身搔痒,乏力去看病,当地的医生抽血化验后就说自己得了尿毒症,怎么可能?全家一合计,次日就出发来郴州,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最终确认是尿毒症,立刻住院并从此开始透析之路。可是由于当时所居住地没有血透机,最近的血透中心也要到县城,治疗往返需要两天。镇上的人患了此病一般就举家搬迁到桂东县城租房,只是为了按时做个血透。
自己也要过这样的生活吗?工作怎么办?未来的生活怎么办?李军一家感觉非常迷茫。
在得知李军的状况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廖湘平的建议李军可以在家里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只需要根据医嘱每日在家自己换液操作,认真做好记录,并定期来医院检查即可,而且透析相关的药品在桂东县城医院都能配到。
李军选择了腹透治疗。“现在治疗比以前方便多了,每天在家透析,需要配药了就去家门口的镇卫生院。3个月左右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的腹透中心进行全面检查、调整方案,非常方便。”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专门的腹透护士负责分管自己,在家有任何困难或不明白的地方,一个电话就能找到护士、医生。”李军说,他们还经常主动打电话提醒自己治疗、化验、要注意的事项等等。自己恢复的不错,现在每天在家烧菜做饭,有空去邻居家串串门。
“我国慢性肾炎的患病率非常高,平均每10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患病;其中不少人会发展成终末期肾病,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尿毒症。像李军一样,许多家住农村路途偏远的患者,因为交通不便,而放弃治病。”廖湘平惋惜地说。
如何让更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得到更细致、更便捷的治疗,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廖湘平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以血透为例,肾脏病中心一名护士最多同时顾及4-5名血透患者,血透机器使用饱和让部分患者不得不在晚上来院血透;而腹膜透析,一名护士可以同时管理50-80名腹透患者。”
“医生只要在患者腹部安放一根导管,家属在护士的指导下学习腹透换液操作,就可以回家每天换三到四次透析液。既能免去频繁的往返,年均费用腹透也比血透便宜15%以上。”“更重要的是,和血透相比,腹透还有利于保护残余的肾功能,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个性化治疗。”廖湘平主任说,目前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300多名农村腹透患者在门诊定期随访,这些腹膜透析患者有的还在打工,有的做起了生意,大多数生活质量良好。
今年8月,一封具有特殊意义的感谢信,送到了肾内科医师邹琴手中。原来半年前,何一航(化名)老人突感身体不适,经检查确诊为尿毒症。从那时起,老人便开始了腹膜透析治疗。8月13日的清晨,何一航来到肾内科腹透门诊复查,来医院之前,他已经出现头晕,血压高,言语不清。当日,邹琴接诊听闻老人诉说病情后,出于敏锐的职业直觉,她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我怀疑老人颅内出血,于是,即刻放下手中工作,拨打电话预约医生,开启绿色检查通道。”邹琴回忆说。当家属赶到医院时,老人已完成ct检查返回透析室,她又赶去叮嘱家属,取到检查结果到神经内科确诊,“跑前跑后1个多小时,丝毫没感觉衣服已被汗水浸湿,直到得知老人得到成功救治,悬着的一颗心才彻底放下。”在邹琴看来,对于罹患肾脏病的患者而言,一张诊断证明,犹如命运的“判决书”,令其迷茫恐惧又无助。“我们医护团队坚持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就是希望能延续患者的生命时长,让他们获得心理安慰和温馨服务。”邹琴说。
精研技术让更多患者满意而归
早在2010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便成功创建为市级重点专科。每年门诊达3万人次左右,住院病人每年2400人次左右,承担着本地区及周边县市疑难危重肾病患者的转诊、会诊任务。
2019年10月30日,湖南省卫健委正式下文批准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设立湖南省湘南片区腹膜透析技术培训与指导中心。该中心可以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湘南片区(郴州、永州、衡阳)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腹膜透析适宜技术培训与应用指导,督促县级医院开展腹透置管等相关腹透技术,规范腹透患者的诊疗与管理,指导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做好腹透患者的居家管理与上门访视,以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腹膜透析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为湘南地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建立于2000年,是湖南省湘南地区最大的也是郴州市唯一一家腹膜透析中心。该中心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中心专业团队由该院肾内科主任廖湘平教授团队管理,现有专职医护人员34人,医生13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8人。人员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娴熟。从事该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均具有丰富的临床及实践操作经验。在儿童、高龄、急诊及复杂情况腹膜透析置管技术经验丰富,目前腹膜透析中心的腹腔置管术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低,极大地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现有全自动腹膜透析机3台,可对危重病人进行个性化的床旁自动化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成功抢救危重症患者上千例,深获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及好评。
“我们科室还建立了腹膜透析、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脏病、ckd-mbd、血管通路等亚专科,填补了郴州市多项肾脏病诊疗空白,达到了省内同级医院诊治水平。”廖湘平语气坚定地说。一直以来,医院注重整合延伸优质资源,致力于打造重点专科,为此,他也将学科建设作为科室发展的重要任务。
廖湘平主任介绍,肾衰竭亚专科主要收治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等阶段的患者。目前,尤其在急性肾损伤诊治方面,技术水平走在湘南地区前列——重视肾脏替代治疗前的非透析治疗,也就是肾脏疾病的一体化治疗,防止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和合并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支出,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刘振 邹琴)